5月12日,由天津市中醫藥學會主辦、天津市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承辦的慢病(絡病)防治中國行暨天津市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2019年學術年會在天津舉行。會議開幕式由天津市中醫藥學會秘書長苗富來主持,天津市中醫藥學會會長、天津市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李慶和教授、天津市中醫藥學會主任委員熊智教授、天津市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軍平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於春泉教授等領導及專家出席會議。
專家們在會上對絡病研究近年來取得的一係列重大成果進行係統回顧,熱烈討論了絡病理論指導研發的通心絡膠囊、參鬆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等通絡中藥的循證研究證據,就如何讓這些通絡中藥在冠心病、腦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流感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充分發揮作用進行了交流,並對通絡中藥研究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的前景做出展望。
會議現場
李慶和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醫絡病學理論是新時期中醫藥繼承、發展與創新的典型代表之一,取得了卓著的成績,在吳以嶺院士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聯合國內外一批中、西醫領域的專家,傳承創新中醫絡病理論,在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和疑難疾病,以及重大傳染病的防治方麵發揮著積極作用,創立的“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中醫學術研究轉化新模式,中醫傳統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產生重大原創成果,為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做出了示範效應,推動了創新藥物研發及產業化發展,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李慶和教授在會議開幕式上致辭
張軍平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醫絡病學作為中醫藥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成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忠實踐行者和典型代表。多年來在吳以嶺院士的帶領下,以中醫學術創新為發展主線,建立了以中醫為主體,國內西醫、中西醫等多學科、多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通力協作的研究團隊,培養了一大批致力於絡病研究的高層次人才,將中醫傳統理論創新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希望與會專家團結協作,肩負起天津市絡病學科發展的重任,為天津中醫藥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張軍平教授在會議開幕式上致辭
於春泉教授:絡病研究回顧與展望
天津中醫藥大學於春泉教授在學術報告中係統回顧了絡病學研究40年來取得的成果,指出絡病理論在中醫學術中占有至為關鍵和重要的核心地位,是曆史留給當代的重大課題。吳以嶺院士建立“絡病證治”理論體係,係統構建脈絡學說指導血管病變防治,係統構建氣絡學說指導神經內分泌免疫類疾病防治,提高了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臨床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研發創新專利中藥10個,7個列入國家醫保目錄,5個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列入多個專家共識、診療指南,並采取國際公認又能體現中醫特色的循證醫學臨床研究方法,驗證藥物的臨床療效,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未來絡病學研究必將開拓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新途徑。
於春泉教授在學術報告中係統回顧絡病學研究40年來取得的成果
胡文立教授:腦白質高信號對腦小血管病診斷非常重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胡文立教授在學術報告中指出,腦白質疏鬆是腦小血管病的一種亞型,發病率高,患者往往存在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注意和記憶、執行功能、信息加工速度功能受損,且與腦白質受損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核磁共振檢查往往表現為腦白質高信號,這是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預測因子。
胡文立教授在會上作學術報告
孫增濤教授:中醫藥治療流感新策略
天津中醫藥大學孫增濤教授在學術報告中介紹了麻黃湯、小柴胡湯等多個經典方劑在治療外感熱病中的運用,並指出連花清瘟組方集合了漢代醫聖張仲景的“麻杏石甘湯”,清代傑出溫病學家吳鞠通的“銀翹散”,明代名醫吳又可治療瘟疫擅用的大黃,汲取三朝治療感冒、流感等外感熱病的用藥精華,全方在消除鼻塞、流涕、打噴嚏、解表發汗退燒的同時不傷身體,不嗜睡,能有效緩解感冒、流感症狀。藥中的石膏、貫眾、銀花、連翹等可內清火熱,大黃更是清火的重劑,使體內蘊積的火毒從大便排出,發燒的內在基礎消失了,體溫下降不易反彈,嗓子疼、周身酸痛等內火症狀也就消退了。連花清瘟中含有紅景天,還具有增強人體免疫機能,強身健體的作用,體現為病程縮短,康複較快。
孫增濤教授指出匯聚多個經典名方的連花清瘟可有效治療流感、感冒
杜武勳教授: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策略及CAPITAL研究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杜武勳教授指出,傳統認為,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髒病。在歐洲心髒病學會(ESC)2013年發布的穩定性冠心病管理指南中,認為引發冠心病的原因不僅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還有微循環障礙和冠脈痙攣,並由此提出了“血管全程保護”的冠心病新策略。張運院士最新完成的1212例循證研究(CAPITAL研究)證實,通心絡膠囊能安全有效地減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麵積和血管重構指數,證實了通心絡膠囊靶向幹預斑塊的作用。此外多項研究證實通心絡改善心肌微循環,解除血管痙攣,實現血管全程保護,有效治療冠心病,現已被由原國家衛計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和中國藥師協會聯合組織編寫的《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列為推薦用藥。
杜武勳教授對通心絡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表示高度肯定⠂
袁如玉教授:室性早搏的藥物治療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袁如玉教授在會上發言指出,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從致命的高風險室顫到低風險的室性早搏,但許多國際指南隻關注室顫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對於室性早搏這樣低風險的室性心律失常很少涉及。事實上,室性早搏同樣可能引發心功能減退,而且在規範化治療方麵存在短板。目前,室性早搏的治療藥物以阻滯劑為主,但效果不能令人滿意;且不宜應用I類、III類等抗心律失常藥物。循證研究證實,參鬆養心膠囊對於症狀性室性早搏患者安全有效。由於其有提高竇性心率的作用,尤其適用於竇緩伴有室早的患者。
此外,對於症狀性室早雖未合並心動過緩,但在常規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下出現了竇緩或有心動過緩傾向的患者,袁如玉教授認為可嚐試參鬆養心膠囊聯合常規抗心律失常藥物,以減少心動過緩導致的不良反應。對冠心病合並室性早搏的患者,袁教授則推薦使用阻滯劑與參鬆養心膠囊聯合用藥。
袁如玉教授在會上強調參鬆養心膠囊在室性早搏藥物治療中的重要性
大會開幕式期間還舉行了“絡學薪傳”頒獎儀式,李慶和教授、苗富來秘書長、熊智主任向多年來為絡病研究做出貢獻的專家頒獎。張軍平教授獲“絡病學會建設功勳專家”稱號,於春泉教授獲“絡病學會建設貢獻專家”稱號,孫增濤教授與杜武勳教授均獲得“絡學研究40年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
“絡學薪傳”頒獎儀式上,李慶和教授(中),苗富來秘書長(左一),熊智主任(右三)向張軍平教授(左三)、於春泉教授(右一)、孫增濤教授(左二)、杜武勳教授(右二)等多年來為絡病研究做出貢獻的專家頒獎